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。 (2016年11月21日)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。请协助补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。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。
此条目需要扩充。 (2013年8月17日)请协助改善这篇条目,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或扩充请求中找到。请在扩充条目后将此模板移除。
三角进攻(英语:Triangle offense,triple-post offense),篮球比赛的进攻战术之一。这个战术构想,最早始于山姆·贝瑞(英语:Sam Barry),他将这个战术落实在南加州大学校队上。在1940年代,教练泰克斯·温特,在堪萨斯大学重新定义了这套体系,形成现代的三角进攻战术。教练菲尔·杰克逊将这套战术引进NBA,应用在芝加哥公牛与洛杉矶湖人。
三角战术最大的特点,是以中锋为中心,站在低位,前锋站在侧翼,而后卫站在角落,形成边线三角形。球队另一个后卫站在罚球区,而另一名前锋,站在弱侧的高位,形成双人搭挡。进攻的重点,在于站好这五个位置,在选手之间创造良好的空间,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快速传球给另外四名队友。每次进攻与传球都有特定目的,而战术成功的关键取决于防守。
目录
1 运作模式
2 NBA
3 代表球队
4 代表人物
5 并非无敌
5.1 三角战术的弱点
5.2 破解之道
5.3 典型案例
运作模式
编辑
这套战术的需求非常高。第一,需要至少2位身手全面、单打能力出色的球员;第二,场上五人都要具备一定的战术素养;第三,球权平均分配,场上五人都要能投能传。也因为这套战术太过复杂,能够成功导入的球队很少,在应用上不如挡拆战术广泛。
NBA
编辑
在NBA,最早使用这套战术的是菲尔·杰克逊。在菲尔·杰克逊担任总教练之前,底特律活塞两度在东区决赛中击败芝加哥公牛,他们设计了乔丹法则来专门防守麦可·乔丹。菲尔·杰克逊说服麦可·乔登交出球权,分享给队友,在泰克斯·温特的协助下,将三角战术导入芝加哥公牛,协助公牛获得六次NBA总冠军。以迈克尔·乔丹、史考提·皮朋两人为球队中心,在前期,两人与霍雷斯·格兰特形成三角,后期,则由丹尼斯·罗德曼搭配。
1999年,菲尔·杰克逊任洛杉矶湖人总教练,导入三角战术。前期以沙奎尔·奥尼尔及科比·布莱恩特为中心,配合霍雷斯·格兰特、格伦·莱斯、罗伯特·霍里等,取得三次总冠军;在侠客·欧尼尔被交易出去后,以科比·布莱恩特和保罗·加索尔为核心,搭配慈善·世界和平,取得二次总冠军。
代表球队
编辑
芝加哥公牛(1985–1998)
洛杉矶湖人(1999–2004、2005–2011)
代表人物
编辑
山姆·贝瑞(英语:Sam Barry)、泰克斯·温特、菲尔·杰克逊
并非无敌
编辑
尽管禅师拿下11枚冠军戒指,但三角战术还是有踢到铁板的例子。
三角战术的弱点
编辑
1.本身太过复杂,难以成功推广。
2.就算是禅师率领的公牛和湖人,三角战术最后也很可能被场上太多的变数简化为球星单打取分,形成另类的过度依赖球星。
破解之道
编辑
强势的禁区双塔
大量的3D球员
充沛的板凳战力
典型案例
编辑
底特律活塞2004年总冠军战局数4比1大胜洛杉矶湖人
奥兰多魔术首次晋身总冠军战
达拉斯小牛队史首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