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5日,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广州市体育强市建设规划(2024—2035年)》,其中“推进联合申办世界杯”这一目标,瞬间点燃了大众对广州体育未来的无限遐想。
广州的这一规划,与粤港澳联合举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契机紧密相连。通过区域协同,深化湾区城市在重大体育赛事上的交流合作,为申办世界杯积累宝贵经验。在硬件设施上,广州更是下足功夫,规划建设能容纳八万观众的专业足球场,像广州足球公园这样的项目,完全符合国际足联对世界杯场馆的要求。而且,到2035年,广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3.4平方米,远超全国平均水平,为赛事承办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保障。
粤港澳三地的联合办赛经验丰富,资源整合优势明显。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、南沙滨海资源等,能为马术、帆船等配套赛事提供有力支持,形成“足球 + 多元赛事”的申办组合拳,让申办更具竞争力。
然而,申办世界杯并非一帆风顺。尽管广州承办过亚运会等大型赛事,但世界杯作为全球顶级足球赛事,对竞赛组织、安保、交通、志愿服务等环节的要求近乎苛刻。广州需通过承办国际足球A级赛事,如世预赛、友谊赛等,不断积累经验,提升软实力。别忘了,广州市是中国唯一一座亚冠三年抱俩+中超八冠王的超级足球城市,这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前无古人的存在,广州的“亚洲第一主场”曾经享誉亚洲。
展开全文
国际足联的规则变动也是一大挑战。传统上世界杯由各大洲轮流承办,2026年世界杯在北美举办后,亚洲需等待至2034年或更晚才有机会。即便国际足联可能打破轮办模式,中国也需与其他亚洲国家竞争,广州必须依托国家层面的支持来提升竞争力。此外,目前中国专业足球场数量有限,广州不仅要加快自身建设,还需推动全国其他城市配套场馆升级,以满足世界杯多城市联办的需求。
为了实现申办世界杯的目标,广州制定了清晰的路径。短期(2025—2030年),通过承办国际A类赛事,如将广州马拉松升级为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,提升国际影响力;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系列赛事常态化,培育足球、篮球等品牌赛事,积累区域协同办赛经验。中期(2030—2034年),争取申办2034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部分场次,检验场馆与组织能力;联合香港、澳门申办2031年或2033年女足世界杯,积累女性足球赛事经验。长期(2035年后),若国际足联开放2038年世界杯申办,广州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联合申办,发挥区域经济、文化综合优势。
综合来看,广州申办世界杯机遇大于挑战。政策支持明确、硬件设施领先、区域协同潜力大、足球市场活跃等优势显著。只要广州以“分阶段积累经验、强化区域协同、紧跟国际规则”为路径,预计2035年后将迎来最佳申办窗口期,届时,广州有望在世界体育舞台上绽放璀璨光芒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